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一卷:牛刀小试 第84章 拉拢
最新网址:www.kushuku.com
    “不是,凭什么啊,凭什么他三百两,到我这里就二百两了?”

    方一凡搓手道:“这个,这个,这不是手头有点紧嘛!”

    孙在田不干了,骂道:“你一个大老爷,好歹是读书人,你这。人家两面三刀还是暗着下手的,你这当面就两面三刀啊。合着高兄这里,钱有的是,三百两;到我这里,就手头有点紧,二百两。方探花,这不合适吧。”

    高一明在一边看热闹,好整以瑕地,根本不帮腔。

    方一凡苦着脸,看高一明不帮忙,心说你谁啊,孙在田,我不认识啊,要不是看你和高一明混在一起,又一看就是老于事故的人,谁给你开二百两啊。

    我这手头上余钱也不多好吧。

    不过,话是方一凡的说,要求也是他提的,人家可并没有说要留下。

    所以,方一凡腆着脸说道:“

    孙大哥误会了误会了,

    这不是咱们是第一次见面嘛。

    人说,一回生,二回熟。

    我和高大哥,是第二次见面了,三百两是熟人的价;

    要不,孙大哥你先住下,明天,

    明天咱们再见面,就是二回熟了。

    也开三百两。”

    高一明笑了,笑的很开心。

    孙在田脸黑了,这是明显把自己看矮了。

    虽然关系有远有近,这是事实,可是心里自然不爽。

    方一凡道:“

    孙大哥别生气了,小弟现在头都大的很。

    外面那波人,看着没,都是来找小弟麻烦的,

    小弟正愁没办法呢!”

    高一明和孙在田对望一眼,心道:来了,这是要考较两人了。

    值不值这个价,方一凡这是抛难题来了。

    幕僚是干嘛儿的呢?不就是出主意的吗?

    孙在田有意要显一显本事,所以给了高一明一个眼色。

    高一明便哈哈一笑道:“方大人何必发愁,你眼前这位,可是巡抚衙门奎大人的首席幕僚,真神就在眼前,还不快请教?”

    方一凡吃了一惊,他倒是没有想到,眼前的这位孙在田还有这么一重身份。

    居然是巡抚大人的心腹之人。

    刚才自己还想着要留人家呢,看来自己下手太急了。

    方一凡忙拱手道:“哎呀,小子眼瞎,真神当面,居然还胡说八道。”

    孙在田见自己让高一明给铺一下路,

    结果,高一明似乎与方一凡更有默契,

    不由来气道:“想问就问,得亏还是方大人看得起,二百两,不低了。比巡抚大人都给的高。”

    方一凡眼珠一转道:“那改天我见了巡抚大人,就帮孙先生说一说,二百两都不到,那可不行。”

    孙在田气息一滞,眼睛一瞪,不说话了。

    这要是让巡抚听说他抱怨工钱开的低,那自己还想不想在巡抚衙门里干了。

    高一明听得也是一乐,心说,总算看到孙在田吃瘪了。

    高一明道:“

    好了,好了。

    我这位孙兄这次来,是领了巡抚大人的任务来的。

    不过这事先不急。

    外头那些人都在等着,你且把事情说说。

    孙先生,确实是真神,咱们先把这事给议一议。”

    孙在田确实是带了任务来的,任务就是那本《三字经》。

    所以,孙在田也不介意先卖方一凡一个好。

    方一凡确实是有事情要请教,当下也不客套,

    说道:“

    那好。我说说。其实事情也很简单。

    就是秋税。

    那些外头的人,想让官府出面,出严法,以‘钳制’佃户。

    本官以为,没有不善的百姓,严法之下必有冲突,

    所以,两下里就有些僵持。”

    其实高一明和孙在田在前堂里已经听了一回,

    所以,这件事情,心中倒也明了。

    听方一凡这么一话,还就是这个事情,两人便点了点头。

    高一明朝孙在田说道:“

    孙先生,你难得来一趟,出主意的事情,就不劳你。

    我这,已经决定在这里干了,出主意是我的应当应份。

    不过,收税这事,你给咱们大老爷说道说道吧,

    免得白来一趟。”

    孙在田不理睬高一明,而是想了想才道:“

    方大人,你可知道,官有两种?”

    方一凡摇了摇头。

    孙在田道:“

    一种是收税安民的官,就是方大人这样的知县;

    另一种是管官的官,像知府,巡抚,总督,以及京中各部、寺、监。

    所以,州县以上的各级衙门,只治官,不治民。

    治民的,就只有州县这一层。”

    方一凡若有所悟。

    孙在田又道:“

    而县官除了收税和缉捕,平时,不直接与平民百姓打交道。

    所以,县官与百姓之间,始终还差着一丝丝。

    这就是所谓的,皇权不下乡的原因所在。”

    方一凡细细地想了一遍,觉得此论甚是明晰,以前他还没有想过这么透彻。

    孙在田又道:“

    皇权不下乡,那政令要如何实施?

    两个途径!

    第一,靠衙门里的这些书役胥吏。

    这些人,不是朝廷认可的人。

    只是官府请的人。

    这些人凭什么要为官府干活?

    钱和权力。

    书吏们,给官府干活,官府给他们工钱;

    书吏们给官府干活,官府就要给他们一定的权力。

    这就是这些人干活的动力。

    第二,政令实施还要靠绅。

    绅有乡绅和士绅。

    这些人,要么是有功名在身,要么就是本地的望族。

    他们读书识字,有什么事情,都是他们出头露面,代表民意。

    县里的事情,托他们去办,最省事。

    皇权要下乡,只有‘吏’和‘绅’这两个途径,别无他路。

    要不然,派一千个县令来,也干不成事。”

    方一凡点点头道:“

    这就是为什么,这些士绅敢叫板的原因吧。

    官总是外地人,绅却是家乡人。

    地方士绅才是皇权与百姓之间的主要桥梁。”

    孙在田点点头道:“

    所以啊。得罪士绅,或者得罪书吏,都是给自己添堵。

    这就是为什么,几乎所有的知县,都站在士绅一块。

    不站在一块,就会被孤立,就会被挤压。

    最后,无非是上官一番训诫,或者直接调离。”

    方一凡心知孙在田这是在提醒自己,便点了点头,示意这个后果,他知道。

    孙在田便又接着说道:“

    知县基本只做两件事情,一是收税;二是安民。

    国朝承平日久,考核所有的知县,都逃不出这两条。

    可是,这两条,又是对立的。

    因为收税必扰民。

    税能不收吗?不可能。

    朝廷就靠每年八千万两的税银过日子。

    抗税,满朝的官员都要喝西北风。

    所以,必须收。

    不仅要收,每年多派增的税,也得收。

    不然就是造反。

    所以,尽管每年朝廷都要在增加税银,可是谁敢说高了?

    谁要说高了,就先看看自己端的是谁家的碗。吃得是谁家饭!”
最新网址:www.kushuku.com
提示:个别地区章节图片加载较慢,如出不出来,请刷新!